本文为北京时间京融智库的原创文章
文|北京时间京融智库研究员 焦建全 吴珊
编辑|张洪斌
今年两会期间,我国宣布组建国家数据局。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活力迸发、快速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添强劲动力。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
作为关键的生产要素,数据要素也正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开发、利用?国家数据局的组建如何利好行业发展?
“组建国家数据局不仅有利于国家一体化统筹规划布局,对数据要素价值的释放,以及数字中国建设的都有着重大意义。”近日,北京时间京融智库采访了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创新中心主任、北京上奇数字科技有公司董事长孙会峰。
孙会峰——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创新中心主任、北京上奇数字科技有公司董事长。兼任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局特聘专家,中信基金会资深咨询委员,数字经济投融资联盟特聘专家,北京交通大学兼职教授,曾任赛迪顾问总裁。
京融智库:您如何理解组建国家数据局的重要意义?
孙会峰:首先,组建国家数据局有利于国家一体化统筹规划布局。在此之前,数据资源的管理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政府内部数据整合存在部门权限不够的问题,导致数据要素难以流通、共享开放和高效利用。组建国家数据局,有助于统筹协调全国数据资源管理服务、整合共享和流通利用,更好发挥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价值。
其次,组建国家数据局有利于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组建国家数据局是继“数据二十条”政策之后的重大改革,能够打通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壁垒,减少“数据孤岛”,促进数据共享开放和流通,从而更好地调动数据要素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作用,释放数据蕴含的巨大价值。
第三,组建国家数据局有利于数字中国建设。组建国家数据局,对建立一个常态化的管理机制意义深远,即可进一步完善数据产权界定、数据市场体系建设等制度和政策,更好构建完善我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实现数据合规、高效、自由的流通,更好地促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规划建设,提高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从而实现数字中国这一伟大目标。
京融智库:您如何理解——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等一样重要?
孙会峰: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涌现,数据成为新型数字化生产要素,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
数据要素的经济贡献日渐凸显。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测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产生的数据总量将达48.6ZB,占全球的27.8%;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年均1.5-1.8个百分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相关报告也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占GDP比重升至39.8%,数据要素的经济贡献日渐凸显。有了数据,就可以进行预测,提前布局规划;实现精准分析,规避风险。比如可以预警即将要迁出的企业,将大量企业迁移的数据训练成模型,就能计算出域内有迁出意向的预警名单。
数据要素的市场需求及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从市场需求来看,数字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企业、组织和政府机构对数据需求也越来越大,迫切需要提供各种数据服务和解决方案的市场。从市场规模来看,全球数据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数千亿美元。随着数据要素市场不断发展,预计未来市场规模还将继续扩大。从市场前景来看,随着数据库、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将会出现更多的应用场景。
总的来说,数据要素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数据一定会在未来一个时期内成为除土地、资本、技术以外的关键要素。
京融智库:您如何看待部分地方政府已设立大数据局?
孙会峰:2014年,广东省在国内最早设立大数据管理机构,当时该机构属于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内设机构。之后,大数据管理局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福建、浙江、北京等十几个地方先后成立大数据管理局。大数据管理局等专职机构的设立,表明各方充分认识到大数据的重要性。地方数据管理部门建设,也为组建国家数据局探索了实践经验。
同时,围绕数据交易、流通和开发利用推动制度建设和服务创新,数据交易产业也于2014年起步。2014年,全国首个大数据交易平台——中关村数海大数据交易平台成立;2015年,全球首家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挂牌运营。此后几年,各地积极展开探索,广东、江苏等地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深圳、天津、贵州等地在数据立法、确权、交易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大数据交易平台建设也迎来第一波热潮。2021年11月25日,上海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并首创“数商”模式。上奇也成为中国首家产业链“数商”,旗下产品“上奇产业图谱”挂牌上海数据交易所。
京融智库:一般需要设立哪些机构与之配套?
孙会峰:首先是数据资源管理机构。统筹全国数据资源,负责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和管理,组织协调经济、社会等公共数据资源的目录制定、归集管理,推进数据资源汇聚融合、共享开放。
第二,数据应用推广机构。高质量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加快构建统一的国家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和开发利用端口,促进数据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汇聚融合和深度利用。
第三,数据安全监管机构。指导监督公共数据管理工作。对数据安全使用进行监管,确保个人隐私数据、企业经营数据、非涉密数据在合理时间、合理范围内安全使用。
第四,政策规划机构。负责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办法。研究制订数据使用的相关标准规范体系,推动国家层面数据发展战略规划实施。
京融智库:您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有怎样的展望?
孙会峰:大数据产业发展已进入“快车道”,无论从国家产业扶持政策,还是从市场发展、技术创新和行业应用等角度来看,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对企业而言,随着数据资产化和资产数据化进程的加速,与大数据应用相关的技术、产品和服务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多市场玩家的进入与洗牌,使产业布局趋于合理,有效促进良性竞争。大量企业级的数据治理模式将涌现,企业将会从资产的视角重新审视数据治理模式,有条件的企业将会与产业链协同制定数据资产管理制度。数字生产性服务业将会快速发展,如同to C的大型平台经济企业一样,在 to B领域也将涌现新型产业数字服务平台企业。
对政府单位而言,政府公共数字消费会快速增长,无论是技术还是数字基础设施都将大规模产业化,并产生数十亿的市场机会。新型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建设热潮兴起,与大数据、数字经济相关园区加速落地,都将促进企业供给的快速增长,形成良性的数字经济循环。同时政府还会从供给侧打造符合行业实际需求的数据资源管理类产品及通用工具,加大数据资源管理及分析类人才培育力度,推动数据资源价值的充分释放。
对个人而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需要高层次、高水平人才来保障,传统行业数据资源管理及分析类人才将会迎来新的机会。面向数字艺术、新电商、社交等数字空间服务市场,也将会涌现大量的数字自由职业者。
京融智库:目前,大数据监测和安全也备受关注,您对此有哪些建议?
孙会峰:与传统的土地、人力等市场要素资源不同,推进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数据资产价值持续攀升与大数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安全问题也会逐渐显现,亟需构建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首先需要构建大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制定配套实施条例、办法和指南,明确数据分类分级保护、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安全应急处置机制等方面的条件、标准和程序。
二是探索大数据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加强数据安全防护技术手段建设,强化数据安全监测、预警、控制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加强数据保护和监管的技术能力建设及研发投入,鼓励企业、研究机构等开发前沿数据安全保护技术。
三是提升全民数据安全意识。加强数字技术人才培养和使用,增强全民数字素养,提升网络和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京融智库:您对未来我国大数据的发展,有哪些期待?
孙会峰:从今年2月底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印发,到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均可看到我国对数字经济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数字中国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战略部署,未来大数据应用前景广阔,数字治理体系将会不断完善、数据要素价值也会充分释放。
数据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数字技术正在深刻改变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思路,壮大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生产要素的数字经济,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然而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数据资源价值潜力没有充分释放、数字鸿沟未有效弥合等问题和挑战,数字经济治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数据要素价值持续释放。海量数据背后蕴藏了很多信息,通过引入相关技术工具,可以更快、更全面地挖掘其中的有效内容,进而辅助决策。
数据应用服务更加广泛。可以构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群落之上,通过穿透画像、关系挖掘、短板诊断、算法匹配、评估推演等AI工具和计算平台,支持快速了解产业、自动生成报告、关系穿透挖掘等功能,可应用于行业研究、精准招商、投资决策等与产业相关的场景。未来,数据可视化、知识模型化、服务在线化,持续积累和扩展产业数据集,持续探索产业治理相关应用场景,促进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服务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支撑科学决策和精准治理。
邀请老师授课申请